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白琥)《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報告(2013)》28日在北京發佈。報告指出,在小學、初中、高中的不同階段中,我國青少年學生運用法律的意願並沒有像法律情感一樣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反而呈現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的態勢。
  這一報告由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發佈。報告選取了廣西、湖北、湖南、廣東、重慶、上海、安徽、浙江、河北等9地的340餘所中小學的師生及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作為調查對象,共收回3000多份有效問卷。
  調查顯示,93.9%的小學生、94.9%的初中生和94.7%的高中生表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只有不足1%的受訪學生表示了對法制教育重要性的否定。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報告指出,從情感層面上講,青少年對法律的認同感增強,對“平等”、“自由”、“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等“法治”意象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且這種認知有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提高的趨勢。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報告也指出,整體而言,在小學、初中、高中的不同階段中,我國青少年學生運用法律的意願並未像法律情感一樣隨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反而呈現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的態勢。
  此次報告的參與人之一、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王敬波告訴中新網記者,上述現象的出現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小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逐漸增多,受到社會影響的可能性也逐漸增大,而當前社會中類似‘中國式過馬路’、‘走後門’等現象勢必會對中小學生的法治觀念產生影響,甚至使其規則意識逐漸變得淡薄。”
  課業與升學壓力的逐漸增大也被認為是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
  王敬波指出,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課業與升學壓力會逐漸增大,學校對升學率的關註度會隨之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法制教育在學校教學中所占的比重會逐漸降低,而家長乃至學生個人也有出於升學壓力的考量而逐漸輕視法制教育的可能。”
  司法部法制宣傳司行業處處長楊蔚莉則表示,青少年學生運用法律的意願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是因為學校法制知識講得太多,卻沒有註重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制行為習慣。
  針對上述問題,王敬波表示:“應該根據青少年的心智特點,遵循層次性、階段性與差異性相結合的原則,探索更加完善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努力轉變青少年法制教育理念,實現法制教育從單純的知識教育轉向法治理念與素質教育。探索建立一套兼具導向、激勵、監督和考核作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評價機制。同時創新青少年法制教育方式,增強教學過程的參與性、互動性。”
  “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加重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社會上的負面影響很難避免,我們要在學校教育中強化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這有利於他們法制觀念和法制行為習慣的養成。”她說。(完)  (原標題:報告:青少年運用法律意願隨年齡增長呈下降態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xbkrq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